近日,筆者在收集“兩優(yōu)一先”先進事跡材料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鄉(xiāng)(鎮(zhèn))黨員干部將日常工作開展情況與先進事跡材料并為一談;有的將個人曾經(jīng)獲得過的榮譽稱號等同于先進事跡;還有的將事跡材料寫成匯報材料等等,以致寫出來的東西泛泛而談,平淡無奇。筆者認為,寫先進事跡材料亦有“竅門”,唯有把握好以下三要素,方能吸引讀者,感染讀者。
事跡要真,切忌人為拔高。先進事跡材料的事跡是否真實,直接關(guān)系到先進典型的生命力。只有絕對真實才能使先進事跡真正具有教育人、鼓舞人的作用。然揆諸現(xiàn)實,人為拔高的事跡幾乎成為我們現(xiàn)在典型宣傳的一個通病。例如:記者深入基層采訪、民警全力破案、老師教書育人、醫(yī)生救死扶傷等等,這些本屬于分內(nèi)工作,是職責(zé)所在,但在某些地方卻成了先進事跡,被樹為典型宣傳。這樣不切實際的拔高宣傳,不是夸贊和表揚,而是吹噓,是先進貶值的表現(xiàn),不僅達不到預(yù)期的宣傳效果,反而讓人感覺別扭,遭人詬病,很容易把人們的價值觀搞亂帶偏,讓人們無所適從。因此,作為黨員干部,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進思想、先進事跡和典型經(jīng)驗,一定要認真核對清楚,不允許有半點虛假、拔高、拼湊或張冠李戴的情況,不能把道聽途說、未經(jīng)核實的先進事跡和經(jīng)驗寫入材料。如果確實一時難以搞清楚,寧可暫時不寫,也不能勉強湊數(shù)。
切口要小,避免泛泛而談。寫先進事跡材料時,切口一定要小一點再小一點,格局要大一點再大一點,這樣既能從一個小切口切出一個大問題,又能有助于引導(dǎo)讀者認識先進,學(xué)習(xí)先進,增強材料的觸發(fā)力和感染力。巴爾扎克說,“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。”從小事情、小部分、小物件、小人物著筆,往往能寫出“用最小面積”驚人地揭示出大主題的好文章來。然而,在實際工作中,有的同志寫事跡材料時切口過大,觀點不集中,以致形神俱散;還有的同志寫先進事跡材料過于宏大寬泛,只能泛泛而談,內(nèi)容空洞等等。俗話說:找到小切口,才能深挖掘。一篇先進事跡材料要想深入人心,引發(fā)共鳴,并非靠立意“大而泛”來取勝,而是通過“小而精”出彩,只有大膽取舍,才能使事跡材料立意集中。